你有没有想象过,在泰山之巅,那片云雾缭绕、云海翻腾的地方,坐落着一座特殊的气象站?这里不仅是观日出的绝佳地点,更是中国气象事业的摇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泰山气象站,认识一位特殊的气象工作者——赵亦可。 泰山气象站,这座中国最早的高山气象站,矗立在泰山极顶日观峰,海拔1534米。这里四季分明,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年平均温度仅为7℃。一年之中,有1335天刮着大风,1691天笼罩在雾中,雷暴更是频繁,平均每年有315天。这样的环境,对于普通人来说几乎无法想象,但对于赵亦可和他的同事们来说,却是家常便饭。 1931年,国际气象组织开始筹备第二次国际地球观测年活动,丹麦气象研究所所长考尔博士给中国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竺可桢写信,邀请中国参与观测。竺可桢接受了这一建议,决定在南京和北平增加观测,并在泰山和峨眉山设立高山测候所。1932年8月1日,泰山测候所正式开始观测,竺可桢亲自担任第一任所长。那时的测候所设在玉皇顶道观内,设备简陋,但竺可桢和他的团队却在这里获得了大量极有价值的气象资料,让世界第一次听到了来自中国的声音。 1933年,竺可桢考察泰山后,决定在日观峰建设新的气象台。1935年底,主体建筑完工,1936年元旦,中国第一个永久性高山气象站——国立中央研究院日观峰气象台正式启用。这座气象台不仅安装了常规气象观测仪器,还配备了日光辐射仪、紫外光仪、热力风速仪等先进设备,成为当时中国高山气象观测的最高水平。 赵亦可,这位年轻的气象工作者,从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泰山气象站。他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眼神中透露出坚毅和执着。在泰山工作的26年里,他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也见证了泰山气象站的发展变迁。 “泰山上的天气变化非常快,有时候前一秒还是晴空万里,下一秒就乌云密布。”赵亦可一边说着,一边指向窗外,“这就是高山气象站的特点,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每天早上6点,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到泰山之巅时,赵亦可和他的同事们就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他们要检查仪器,记录数据,分析天气变化,并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虽然辛苦,但赵亦可却乐在其中。 “我喜欢泰山上的风景,更喜欢这里的挑战。”赵亦可笑着说,“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与团队协作。” 泰山气象站不仅是一个科研机构,更是一个教育基地。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和游客来到这里,了解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历程,感受高山气象工作的艰辛与伟大。 赵亦可也经常带领学生们参观气象站,给他们讲解气象知识,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他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够热爱气象事业,为中国的气象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泰山气象站,有一座由蔡元培题写的奠基碑,上面刻着“国立中央研究院日观峰气象台”的字样。这座碑不仅记录了气象站的历史,更象征着中国气象事业的起点。 赵亦可站在碑前,望着远处的云海,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深知,自己只是泰山气象站众多工作者中的一个,但他的工作却与千千万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 “气象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赵亦可坚定地说,“虽然工作辛苦,但看到自己的努力能够帮助到别人,我就觉得无比自豪。” 泰山气象站,这座中国最早的高山气象站,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风雨历程。在赵亦可等一代代气象工作者的努力下,它不仅成为了中国气象事业的摇篮,更成为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象征。 站在泰山之巅,望着云雾缭绕的山峦,赵亦可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泰山气象站将继续为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为更多的人们带来安全与保障。 泰山气象站,这座风雨同舟的见证者,将继续屹立在泰山之巅,观云测天,为中国的气象事业书写新的篇章。而赵亦可,这位年轻的气象工作者,也将继续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为梦想和事业奋斗不息。
产品目录
PRODUCT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

2025最新吃瓜爆料 - 黑料社-今日黑料-最新反差在线|51吃瓜网官网入口|吃瓜大赛每日精选|黑料 头条
联系人:李经理
联系电话:15666887396
QQ:2248893324
公司地址: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光电路155号光电产业加速器(一期)